FX 原創影集《冷戰諜夢》(The Americans)從 2013 年至 2018 年播出共六季,一直深獲影評人親睞,屢登外媒年度最佳美劇榜單之列。隨著去年最終季第六季祭出的精彩結局無懈可擊,甫拿下 2019 年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集實至名歸。
影評人長久以來詬病主流電視獎項忽視《冷戰諜夢》的重要性,六年來只入圍五項金球獎,當中多數是演員獎項,本屆提名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還是頭一遭,如今終於在最終季斬獲大獎也算是沒有遺憾。(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經典犯罪影集《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上,最後兩季才入圍金球獎最佳電視影集,並於第五季完結後獲獎)。
《冷戰諜夢》背景設定在 1980 年代,描述艾美獎視帝馬修瑞斯(Matthew Rhys)與金球獎視后凱莉羅素(Keri Russell)飾演的蘇聯 KGB 間諜,被組織安排到美國偽裝成詹寧斯(Jennings)一家,以菲利普(Phillip)與伊莉莎白(Elizabeth)的夫妻身份、與不知道父母真實身份的孩子亨利(Henry)、佩姬(Paige),和 FBI 探員史丹(Stan)為鄰展開新生活。表面上這一家子看起來與一般的美國家庭沒什麼不同,實際上卻秘密進行著間諜行動。他們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親密和真誠,但是冷戰的升級和間諜組織對他們保持的關注和監視也在考驗著他們之間的情感。
《冷戰諜夢》到底有什麼魅力?十個不看不可的理由報你知!
1、前 CIA 官員親自主創與編劇
《冷戰諜夢》主創、節目統籌暨編劇喬韋斯伯格(Joe Weisberg,或稱 Joseph Weisberg)的前身是一位貨真價實的 CIA 探員,1990 年代曾受訓為該單位執勤。他坦言此份工作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欺騙,連最親近的家人也要說謊。
喬韋斯伯格曾向紐約時報透露:「這非常痛苦,基本上謊言就是人際關係的核心。我對所有朋友和大部份的家人說謊,我每天都要說謊,一天要說上二十個謊。前兩週很煎熬,後來就習慣了。」
如今他將這段難得的經歷融入故事,只不過 CIA 為了防止他洩漏當年的重大機密,《冷戰諜夢》的劇本都得先過他們那關。
2、俄羅斯間諜計畫真有其事
別以為《冷戰諜夢》的設定是天馬行空,2010 年 FBI 偵破一起俄羅斯間諜行動,糾出十個以虛假身分在美國臥底的俄羅斯間諜,其中一對是夫妻,她們的孩子對雙親的真實身分完全不知情,簡直與影集的設定如出一轍。
3、為冷戰題材影視作品注入新意
提到經典冷戰題材影視作品,閃過腦海的不外乎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傳奇之作《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透過黑色喜劇刻劃美蘇之間一觸即發的緊張對峙。抑或《諜網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與《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以冷凜的手法鋪陳身處冷戰非常時期的驚悚故事。
《冷戰諜夢》則是為冷戰題材影視作品注入新意,定義了近代的同類型作品,是小螢幕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不同於其他相關類型作品,普遍著重在臥底情境與道德掙扎的刻劃,《冷戰諜夢》不僅對家庭觀念有諸多描繪,更聚焦身體與心理的創傷,尤其是針對女體作為掠奪者的目標與鬥爭區域。試播集當伊莉莎白還在祖國受訓時,一場被長官壓倒在地強暴的畫面非常震撼。
4、身份認同作為核心論述
《冷戰諜夢》厲害的地方在於對身份認同的闡述,具象化機構如何影響個人的身份認同。每個人在不同機構裡有著不同的身份隸屬,此身份的結合定義了你是誰。本劇的冷戰背景-代表資本主義的美國,對立於代表共產主義的蘇聯,是最好發揮的舞台,透過《冷戰諜夢》故事主人翁在家庭、政治、工作、宗教與性向等不同場域,扮演著父親、母親、朋友、同事、妻子、愛人等多重身份,讓角色更有層次,值得觀眾細細咀嚼回味再三。
5、精湛演技深入刻劃人性
身為間諜最重要的一點為閱讀人性、看透一個人的內心,知道他們的需求並加以操控,以達到最終目的。《冷戰諜夢》在此發揮地淋漓盡致,透過演員的精湛演技,在建構完好的敘事裡,慢慢熬出具爆發力的情節,讓人不愛上他們也難。
除了大家較耳熟能詳的夫妻檔-男女主角馬修瑞斯與凱莉羅素的零瑕疵演技,第三季加入、飾演兩人導師蓋布瑞歐(Gabriel)的《請問總統先生》奧斯卡提名男星法蘭克蘭吉拉(Frank Langella),與飾演鄰居史丹的諾亞艾創瑞克(Noah Emmerich)也是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