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金球獎拿下最佳劇情影片以及最佳導演兩大獎的《游牧人生》,是由傑西卡・布勞德的同名報導文學改編,講述與先生一同居住在帝國鎮的60歲女子Fren(芬恩),在丈夫失業、病逝後,獨自一人開啟露營車遊歷美國中西部的故事。電影中談到了許多關於人生、社會、自然的議題,讓許多為生存而掙扎的人找到了新的出口。
踏上游牧之路的芬恩在大賣場偶遇舊識鄰居,被小女孩問起「我媽媽說你無家可歸(Homeless)」時,她淡淡地說道:「我不是無家可歸(Homeless),而是無屋可歸(Houseless),這是不同的兩件事」,家的定義並非有牆壁、有床、有屋頂,而是讓你有歸屬感的地方,就能稱作是一個家。
經歷了喪子之痛的Bob,和擁有同樣傷痛的Fern可以說是惺惺相惜,在談論到對於失去的價值觀時,Bob淡然表示,「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永別,我在外遊歷時遇過成千上萬的人,但我從來不會和他們說這是我們的『最後一面』,我總會說『後會有期』,而確實我們都會再見面,無論是一個月或是幾年後,我永遠相信我還能再次見到我的兒子,這些在路上遇見的人,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再相見。你丈夫也是,你總有一天會再遇見他的。」所有經過我們人生的過客,我們終將會在生命的彼岸再次相遇。
拋下生活、工作、家人踏上游牧之路的人,在外人眼裡看似瘋癲,但或許是因為每個人對「家」的詮釋都有所不同,《同學麥娜絲》中形容,家,是有屋頂、有牆壁、有床的地方,但或許對部分人來說,家並不是實體的物件,而是一個讓你產生心靈依靠、歸屬感的存在。
外人看似荒誕的流浪行為,對於身在其中的人來說,反而更是能夠脫離壓力、社會、壓迫人群的最好方式,如同電影中提到的,「游牧是自由、美好且最能夠和大自然連接的生活方式,但它也有一定的代價:你必須學習如何為自己負責。」且就算沒有獨立在外生活的經驗,也可以透過路上所遇到的人事物來慢慢學習新的活法。
在所愛之人相繼離世後,Fern也和游牧者Bob談論了很多私密的想法,其中,Bob暖心的回覆,讓許多在銀幕前同樣有過傷痛的人,獲得了治癒:「我沒辦法想像你所經歷過的喪夫、離開家鄉好友的痛,這些失去是無法輕易撫平的。我很希望能給你一個最簡單的答案,但其實我認為你已經為了找尋答案來到的正確的地方了,我也同時相信當你和自然、真實社會與部落連接,能夠有所改變,我衷心地希望。」想要放下過去的痛苦,走向大自然、離開具有壓力的生活,或許不失為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