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取材自 DC 超級英雄漫畫的《守護者》(Watchmen),本週播出的第七集「近乎是一種宗教敬畏」(暫譯,An Almost Religious Awe)終於揭開「曼哈頓博士」(Dr. Manhattan)的謎團,也是劇集播出至今最驚人的轉折。《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特別專訪主創戴蒙林道夫(Damon Lindelof),解釋故事為何會如此發展,以及這一集的關鍵劇情。
以下內容有《守護者》第七集劇情
本集結尾安潔拉(Angela,蕾吉娜金恩 飾)與趙嫗(Trieu,周洪 飾)在趙氏企業對談後,立即趕回家找他的丈夫凱爾(Cal,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 飾)。安潔拉拿起斧頭砍殺他,從體內取出一只圓形的裝置,即曼哈頓博士。原來本名喬納森「喬恩」奧斯特曼(Jonathan 「Jon」 Osterman)的曼哈頓博士並非如外界認為的身處火星,這三十年來一直都在土爾沙,以凱爾的身份示人。而第七騎兵團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曼哈頓博士。
你最初對曼哈頓博士的規劃為何?為何會是凱爾?這是一開始就決定的嗎?
戴蒙林道夫:這是我們一開始就決定的。我從粉絲的角度來擘劃影集,我想看到什麼,這部影集才夠格稱為《守護者》?曼哈頓博士幾乎是最重要的元素,甚至比新塑造的主角還重要。一旦我們把安潔拉設定成主角,任何原著漫畫人物(安德林徫特、蘿莉與蒙面俠客)都只是用來訴說她的故事。她是太陽,其他人物都繞著她運行。
然而,曼哈頓博士這麼有力量、如同上帝的人物,他的地位怎麼能比照一般角色?我們檢視該角的過往(希臘與羅馬神話的比喻),答案是出於直覺的愛。我們知道如果曼哈頓博士以人類的形體存在,只有這個關係可以成立,凱爾的概念於是誕生。
試鏡凱爾一角時,你也納入曼哈頓博士的特質來評估?你追求的是什麼特質?為何《水行俠》「黑蝠鱝」男星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Yahya Abdul-Mateen II)是最終人選?
戴蒙林道夫:百分之百是如此。除了編劇之外,當時只有導演妮可卡索(Nicole Kassell)知情,我們或多或少暗示選角導演薇琪湯瑪士(Vickie Thomas),這個角色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他有點…。我看過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演的某集《使女的故事》(Handmaid's Tale),就覺得他很適合。他與金恩讀本時很有化學反應,當時她也知道了。後來確定由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來演凱爾,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分。
這一集我們知道第七騎兵團的終極目標:捕捉、摧毀,最終成為曼哈頓博士,為何會讓兩者結合在一起?
戴蒙林道夫:就連《守護者》原著這麼顛覆性的文本,依然脫離不了超級英雄故事的既定結局:英雄拯救世界。本劇的典範轉移是好人與壞人其實是同一人。影集中反派主張的意識型態幾乎無法擊潰,他們總是渴望力量。
白人至上的力量總是可笑又無謂,好像每個美國人都是為了同樣的戰役而生。可悲的是,我們的每個機構都很不公平,於是白人參議員想要更多力量,同樣荒謬又難以抗拒。與多數白人優越主義一樣,沒有什麼事比基恩取得曼哈頓博士的力量更顯當務之急。
本集刻劃童年安潔拉在越南的經歷,越南在劇中的意義為何?
戴蒙林道夫:安潔拉的故事核心是「我是誰」?她的整段旅程都在回答這個問題,直到威爾出現,對她展示了他是誰才慢慢揭曉。此問題對身為孤兒的安潔拉很重要,她不僅失去雙親,也失去了地方的歸屬感。越南和火星,對一個年輕的美國女孩來說沒什麼差別,重點是她出生在此、並在這裡長大。從很多地方來看,安潔拉的故事始於 1921 年的 Dreamland 戲院,如果土爾沙是她自我發現旅程的終點,我們希望她的起點離這裡越遠越好。
目前已經有曼哈頓博士、安德林徫特、蘿莉,影集結束前有可能看到「夜梟」(Nite Owl)丹崔博格(Dan Dreiberg)登場嗎?
戴蒙林道夫:很遺憾地告訴你,我保證這一季不會有丹。除了飛船與按摩棒的隱喻,沒有特別適合他的故事。
《守護者》每週一上午 10 點於 HBO 和 HBO HD 頻道獨家與美國同步首播,當日晚間 10 點重播。(The Hollywood Reporter)
延伸閱讀:《守護者》第六集曝「蒙面俠客」身份!主創談人物設定與黑白攝影
延伸閱讀:HBO《守護者》第五集「不再懼怕閃電」破解五大疑問